将传统一维数据拓展至四维,热声成像设备厂商「迈态生物」启动千万级融资|早期项目

发布时间:2023-08-30 12:07:04
来源:36氪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相关资料图)

当前,得益于光、声、电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基于不同原理的影像技术不断突破,持续拓展着人类征服疾病的边界:在生物医学领域,提取生物组织结构、功能性信息等一直被视为早期诊断和分析疾病的重要辅助之一,而微波热声成像技术(下文简称“热声成像”)正是被行业寄希望通过非侵入式方法获得这些关键信息的重要手段。

据迈态生物CEO Daniel Sun介绍,热声成像相当于光声成像的“2.0版本”,不仅能看血管,还可以观察活体的深层全貌结构,可广泛适用于药物研发和医疗领域。

正是由于看好这一领域的前景,在海外500强仪器公司深耕十余年后,Daniel Sun选择自己“下场”创办迈态生物,专注将热声成像技术转化为产品。公司研发团队孵化于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覃欢教授团队自2000年热声成像技术首次被引进中国后就开始深耕这一领域,并组建了国内首个专门研究该技术的课题组。

36氪获悉,迈态生物现已启动首轮融资,预计募集资金2000-3000万元,主要用于小动物四模态成像分析系统的研发、原料采购和样机。

从原理上来讲,热声成像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微波激励源、超声换能器等。生物组织在吸收微波能量后会升温产生超声信号,也就是热声信号,继而被超声换能器检测到。而热声信号重建出的图像就是热声图像,直接反映生物组织对微波能量吸收密度的分布。

这一过程中,微波激励源相当于“光源”一般的存在,脉冲宽度越短,分辨率越高。过去,脉冲宽度只能达到500 ns,成像分辨率远达不到可使用要求。迈态生物成功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将微波激励源脉宽缩小至10 ns。“这个分辨率对于活体成像来说已经足够使用,而且在我们现有的技术积累基础上,该分辨率可进一步提高,甚至可实现超高分辨热声成像。” Daniel Sun介绍称。

此外,微波激励源体积大也是个问题。“2019年之前,微波激励源都是高达1.5米的大立柜设计,重达200kg。目前,迈态生物已实现小型化设计,最小可达十厘米左右的大小,与目前的超声设备类似,方便移动,这一步也是进入市场的必经之路。”

软件方面,迈态生物的专利算法考虑了组织和结构的异质性等因素,解决传统算法中的伪影、假象等问题,从而提高图像可信度和效果。

基于这些技术突破,迈态生物目前重点布局的是一款小动物多模态成像设备。相关数据显示,小动物成像分析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破百亿。“热声成像具备的无需标记、高分辨率、大深度、实时无损等特点既能确保发现动物体内早期病变,还可以实时监测动物模型体内肿瘤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尤其适合如PDX、CDX等动物模型在药物治疗前后的监测和评估。” Daniel Sun表示。

不过,和光学、超声等成像方式一样,热声成像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短板,即无法进行分子影像学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迈态生物选择将热声成像、光学成像等技术叠加使用,确保图像在提供高分辨的全貌结构信息的同时,又能提供分子影像学特异性定位的信息。

Daniel Sun表示:“多模态是动物活体成像的必然趋势。整体而言,我们在热声成像的基础上,将技术拓展至4维的四模态方案,研究进展在该领域领先行业3-5年。在成本方面,这款设备可实现对一组小动物进行持续观察,而不需像传统方法那样,在每个时间点宰杀一组小动物进行观察,能有效节省购买动物的经费,研究成本可至少降到原来的1/3以内。”

商业化方面,这款设备的样机已投入使用,硬件结构设计完毕,公司预计在2024年时正式将这款产品推向市场,“对未来收入预测非常乐观”。据介绍,公司现已与电子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单位展开了合作,设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营销大区,“每个区、每个省都有成熟的销售渠道,一旦产品落地,我们马上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推广”。

“目前,多模态设备主要针对科研市场中增长潜力巨大的小动物成像市场和其他相关市场。策略上,我们会在各大区放置DEMO机,供推广和客户DEMO使用。客户的供货期一般在2~3个月,这也是客户单位招投标的标准货期,足够我们完成从生产到出库的过程。所以我们不需要巨大的库存量。”

回顾过去十余年的从业经历,Daniel Sun坦言国内外生命科学和医学设备发展差距很大,尤其是在高端仪器领域,“中国客户基本没有太大话语权”。当前,热声成像和多模态评价系统在科研和医药领域均有很强市场潜力,迈态生物希望能“做一家升维现有影像设备格局的生物医疗仪器制造商,成为国产设备发展洪流中的一股力量”。

更多相关文章